SpringCloud基础学习(续)
0.学习目标
- 会使用Feign进行远程调用
- 能独立搭建Zuul网关
- 能编写Zuul的拦截器
1.Feign
在前面的学习中,我们使用了Ribbon的负载均衡功能,大大简化了远程调用时的代码:
1 | String baseUrl = "http://user-service/user/"; |
如果就学到这里,你可能以后需要编写类似的大量重复代码,格式基本相同,无非参数不一样。有没有更优雅的方式,来对这些代码再次优化呢?
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的Feign的功能了。
1.1.简介
有道词典的英文解释:
为什么叫伪装?
Feign可以把Rest的请求进行隐藏,伪装成类似SpringMVC的Controller一样。你不用再自己拼接url,拼接参数等等操作,一切都交给Feign去做。
项目主页:https://github.com/OpenFeign/feign
1.2.快速入门
1.2.1.导入依赖
1 | <dependency> |
1.2.2.Feign的客户端
1 | "user-service") ( |
- 首先这是一个接口,Feign会通过动态代理,帮我们生成实现类。这点跟mybatis的mapper很像
@FeignClient
,声明这是一个Feign客户端,同时通过value
属性指定服务名称- 接口中的定义方法,完全采用SpringMVC的注解,Feign会根据注解帮我们生成URL,并访问获取结果
改造原来的调用逻辑,使用UserClient访问:
1 |
|
1.2.3.开启Feign功能
我们在启动类上,添加注解,开启Feign功能
1 |
|
- 你会发现RestTemplate的注册被我删除了。Feign中已经自动集成了Ribbon负载均衡,因此我们不需要自己定义RestTemplate了
1.2.4.启动测试:
访问接口:
正常获取到了结果。
1.3.负载均衡
Feign中本身已经集成了Ribbon依赖和自动配置:
因此我们不需要额外引入依赖,也不需要再注册RestTemplate
对象。
1.4.Hystix支持
Feign默认也有对Hystix的集成:
只不过,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。我们需要通过下面的参数来开启:
1 | feign: |
但是,Feign中的Fallback配置不像Ribbon中那样简单了。
1)首先,我们要定义一个类,实现刚才编写的UserFeignClient,作为fallback的处理类
1 |
|
2)然后在UserFeignClient中,指定刚才编写的实现类
1 | "user-service", fallback = UserFeignClientFallback.class) (value = |
3)重启测试:
我们关闭user-service服务,然后在页面访问:
1.5.请求压缩(了解)
Spring Cloud Feign 支持对请求和响应进行GZIP压缩,以减少通信过程中的性能损耗。通过下面的参数即可开启请求与响应的压缩功能:
1 | feign: |
同时,我们也可以对请求的数据类型,以及触发压缩的大小下限进行设置:
1 | feign: |
注:上面的数据类型、压缩大小下限均为默认值。
1.6.日志级别(了解)
前面讲过,通过logging.level.xx=debug
来设置日志级别。然而这个对Fegin客户端而言不会产生效果。因为@FeignClient
注解修改的客户端在被代理时,都会创建一个新的Fegin.Logger实例。我们需要额外指定这个日志的级别才可以。
1)设置cn.itcast包下的日志级别都为debug
1 | logging: |
2)编写配置类,定义日志级别
1 |
|
这里指定的Level级别是FULL,Feign支持4种级别:
- NONE:不记录任何日志信息,这是默认值。
- BASIC:仅记录请求的方法,URL以及响应状态码和执行时间
- HEADERS:在BASIC的基础上,额外记录了请求和响应的头信息
- FULL:记录所有请求和响应的明细,包括头信息、请求体、元数据。
3)在FeignClient中指定配置类:
1 | "user-service", fallback = UserClientFallback.class, configuration = FeignConfig.class) (value = |
4)重启项目,即可看到每次访问的日志:
2.Zuul网关
2.1.简介
官网:https://github.com/Netflix/zuul
Zuul:维基百科:
电影《捉鬼敢死队》中的怪兽,Zuul,在纽约引发了巨大骚乱。
事实上,在微服务架构中,Zuul就是守门的大Boss!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!
网关的核心功能是:过滤和路由
2.2.Zuul加入后的架构
- 不管是来自于客户端(PC或移动端)的请求,还是服务内部调用。一切对服务的请求都会经过Zuul这个网关,然后再由网关来实现 鉴权、动态路由等等操作。Zuul就是我们服务的统一入口。
2.3.快速入门
2.3.1.新建工程
填写基本信息:
添加Zuul依赖:
1 |
|
2.3.2.编写启动类
通过@EnableZuulProxy
注解开启Zuul的功能:
1 |
|
2.3.2.编写配置
1 | server: |
2.3.4.编写路由规则
我们需要用Zuul来代理user-service服务,先看一下控制面板中的服务状态:
- ip为:127.0.0.1
- 端口为:8081
映射规则:
1 | zuul: |
我们将符合path
规则的一切请求,都代理到 url
参数指定的地址
本例中,我们将 /user-service/**
开头的请求,代理到http://127.0.0.1:8081
2.3.5.启动测试:
访问的路径中需要加上配置规则的映射路径,我们访问:http://127.0.0.1:8081/user-service/user/10
2.4.面向服务的路由
在刚才的路由规则中,我们把路径对应的服务地址写死了!如果同一服务有多个实例的话,这样做显然就不合理了。
我们应该根据服务的名称,去Eureka注册中心查找 服务对应的所有实例列表,然后进行动态路由才对!
2.4.1.添加Eureka客户端依赖
1 | <dependency> |
2.4.2.开启Eureka客户端发现功能
1 |
|
2.4.3.添加Eureka配置,获取服务信息
1 | eureka: |
2.4.4.修改映射配置,通过服务名称获取
因为已经有了Eureka客户端,我们可以从Eureka获取服务的地址信息,因此映射时无需指定IP地址,而是通过服务名称来访问,而且Zuul已经集成了Ribbon的负载均衡功能。
1 | zuul: |
2.4.5.启动测试
再次启动,这次Zuul进行代理时,会利用Ribbon进行负载均衡访问:
日志中可以看到使用了负载均衡器:
2.5.简化的路由配置
在刚才的配置中,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:
zuul.routes.
: 来指定映射路径。.path=/xxx/**
是自定义的路由名zuul.routes.
:来指定服务名。.serviceId=/user-service
而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的
路由名称往往和 服务名会写成一样的。因此Zuul就提供了一种简化的配置语法:zuul.routes.
比方说上面我们关于user-service的配置可以简化为一条:
1 | zuul: |
省去了对服务名称的配置。
2.6.默认的路由规则
在使用Zuul的过程中,上面讲述的规则已经大大的简化了配置项。但是当服务较多时,配置也是比较繁琐的。因此Zuul就指定了默认的路由规则:
- 默认情况下,一切服务的映射路径就是服务名本身。
- 例如服务名为:
user-service
,则默认的映射路径就是:/user-service/**
- 例如服务名为:
也就是说,刚才的映射规则我们完全不配置也是OK的,不信就试试看。
如果想要禁用某个路由规则,可以这样:
1 | zuul: |
2.7.路由前缀
配置示例:
1 | zuul: |
我们通过zuul.prefix=/api
来指定了路由的前缀,这样在发起请求时,路径就要以/api开头。
路径/api/user-service/user/1
将会被代理到/user-service/user/1
2.8.过滤器
Zuul作为网关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,就是实现请求的鉴权。而这个动作我们往往是通过Zuul提供的过滤器来实现的。
2.8.1.ZuulFilter
ZuulFilter是过滤器的顶级父类。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其中定义的4个最重要的方法:
1 | public abstract ZuulFilter implements IZuulFilter{ |
shouldFilter
:返回一个Boolean
值,判断该过滤器是否需要执行。返回true执行,返回false不执行。run
:过滤器的具体业务逻辑。filterType
:返回字符串,代表过滤器的类型。包含以下4种:pre
:请求在被路由之前执行routing
:在路由请求时调用post
:在routing和errror过滤器之后调用error
: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调用
filterOrder
:通过返回的int值来定义过滤器的执行顺序,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。
2.8.2.过滤器执行生命周期:
这张是Zuul官网提供的请求生命周期图,清晰的表现了一次请求在各个过滤器的执行顺序。
- 正常流程:
- 请求到达首先会经过pre类型过滤器,而后到达routing类型,进行路由,请求就到达真正的服务提供者,执行请求,返回结果后,会到达post过滤器。而后返回响应。
- 异常流程:
- 整个过程中,pre或者routing过滤器出现异常,都会直接进入error过滤器,再error处理完毕后,会将请求交给POST过滤器,最后返回给用户。
- 如果是error过滤器自己出现异常,最终也会进入POST过滤器,而后返回。
- 如果是POST过滤器出现异常,会跳转到error过滤器,但是与pre和routing不同的时,请求不会再到达POST过滤器了。
所有内置过滤器列表:
2.8.3.使用场景
场景非常多:
- 请求鉴权:一般放在pre类型,如果发现没有访问权限,直接就拦截了
- 异常处理:一般会在error类型和post类型过滤器中结合来处理。
- 服务调用时长统计:pre和post结合使用。
2.9.自定义过滤器
接下来我们来自定义一个过滤器,模拟一个登录的校验。基本逻辑:如果请求中有access-token参数,则认为请求有效,放行。
2.9.1.定义过滤器类
1 |
|
2.9.2.测试
没有token参数时,访问失败:
添加token参数后:
2.10.负载均衡和熔断
Zuul中默认就已经集成了Ribbon负载均衡和Hystix熔断机制。但是所有的超时策略都是走的默认值,比如熔断超时时间只有1S,很容易就触发了。因此建议我们手动进行配置:
1 | hystrix: |
2.11.Zuul的高可用
启动多个Zuul服务,自动注册到Eureka,形成集群。如果是服务内部访问,你访问Zuul,自动负载均衡,没问题。
但是,Zuul更多是外部访问,PC端、移动端等。他们无法通过Eureka进行负载均衡,那么该怎么办?
此时,我们会使用其它的服务网关,来对Zuul进行代理。比如:Nginx
Eureka、Ribbon、Hystix、Feign、Zuul
spring-cloud-config:统一配置中心,自动去Git拉取最新的配置,缓存。使用Git的Webhook钩子,去通知配置中心,说配置发生了变化,配置中心会通过消息总线去通知所有的微服务,更新配置。
spring-cloud-bus:消息总线
Spring-cloud-stream:消息通信
spring-cloud-hystrix-dashboard:容错统计,形成图形化界面
spring-cloud-sleuth:链路追踪 结合Zipkin
3.ES6 语法指南
后端项目搭建完毕,接下来就是前端页面了。不过在这之前需要一些准备工作。我们需要学习ES6的语法标准。
什么是ES6?就是ECMAScript第6版标准。
3.1.什么是ECMAScript?
来看下前端的发展历程:
web1.0时代:
- 最初的网页以HTML为主,是纯静态的网页。网页是只读的,信息流只能从服务的到客户端单向流通。开发人员也只关心页面的样式和内容即可。
web2.0时代:
- 1995年,网景工程师Brendan Eich 花了10天时间设计了JavaScript语言。
- 1996年,微软发布了JScript,其实是JavaScript的逆向工程实现。
- 1997年,为了统一各种不同script脚本语言,ECMA(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)以JavaScript为基础,制定了
ECMAscript
标准规范。JavaScript和JScript都是ECMAScript
的标准实现者,随后各大浏览器厂商纷纷实现了ECMAScript
标准。
所以,ECMAScript是浏览器脚本语言的规范,而各种我们熟知的js语言,如JavaScript则是规范的具体实现。
3.2.ECMAScript的快速发展
而后,ECMAScript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。
1998年6月,ECMAScript 2.0 发布。
1999年12月,ECMAScript 3.0 发布。这时,ECMAScript 规范本身也相对比较完善和稳定了,但是接下来的事情,就比较悲剧了。
2007年10月。。。。ECMAScript 4.0 草案发布。
这次的新规范,历时颇久,规范的新内容也有了很多争议。在制定ES4的时候,是分成了两个工作组同时工作的。
- 一边是以 Adobe, Mozilla, Opera 和 Google为主的 ECMAScript 4 工作组。
- 一边是以 Microsoft 和 Yahoo 为主的 ECMAScript 3.1 工作组。
ECMAScript 4 的很多主张比较激进,改动较大。而 ECMAScript 3.1 则主张小幅更新。最终经过 TC39 的会议,决定将一部分不那么激进的改动保留发布为 ECMAScript 3.1,而ES4的内容,则延续到了后来的ECMAScript5和6版本中
2009年12月,ECMAScript 5 发布。
2011年6月,ECMAScript 5.1 发布。
2015年6月,ECMAScript 6,也就是 ECMAScript 2015 发布了。 并且从 ECMAScript 6 开始,开始采用年号来做版本。即 ECMAScript 2015,就是ECMAScript6。
3.3.ES5和6的一些新特性
我们这里只把一些常用的进行学习,更详细的大家参考:阮一峰的ES6教程
3.3.1.let 和 const 命令
var
之前,js定义变量只有一个关键字:var
var
有一个问题,就是定义的变量有时会莫名奇妙的成为全局变量。
例如这样的一段代码:
1 | for(var i = 0; i < 5; i++){ |
你猜下打印的结果是什么?
let
let
所声明的变量,只在let
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。
我们把刚才的var
改成let
试试:
1 | for(let i = 0; i < 5; i++){ |
结果:
const
const
声明的变量是常量,不能被修改
3.3.2.解构表达式
数组解构
比如有一个数组:
1 | let arr = [1,2,3] |
我想获取其中的值,只能通过角标。ES6可以这样:
1 | const [x,y,z] = arr;// x,y,z将与arr中的每个位置对应来取值 |
结果:
对象解构
例如有个person对象:
1 | const person = { |
我们可以这么做:
1 | // 解构表达式获取值 |
结果:
如过想要用其它变量接收,需要额外指定别名:
{name:n}
:name是person中的属性名,冒号后面的n是解构后要赋值给的变量。
解构表达式拷贝对象属性:
比如我们有一个person对象:
1 | const person = { |
我想获取它的name
和age
属性,封装到新的对象,该怎么办?
我们在解构表达式中,通过language
接收到语言,剩下的所有属性用 ... obj
方式,可以一起接收,这样obj
就是一个新的对象,包含了person
中,除了language
外的所有其它属性
数组也可以采用类似操作。
3.3.4.函数优化
箭头函数
ES6中定义函数的简写方式:
一个参数时:
1 | var print = function (obj) { |
多个参数:
1 | // 两个参数的情况: |
代码不止一行,可以用{}
括起来
1 | var sum3 = (a,b) => { |
对象的函数属性简写
比如一个Person对象,里面有eat方法:
1 | let person = { |
箭头函数结合解构表达式
比如有一个函数:
1 | const person = { |
如果用箭头函数和解构表达式
1 | var hi = ({name}) => console.log("hello," + name); |
3.3.5.map和reduce
数组中新增了map和reduce方法。
map
map()
:接收一个函数,将原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用这个函数处理后放入新数组返回。
举例:有一个字符串数组,我们希望转为int数组
1 | let arr = ['1','20','-5','3']; |
reduce
reduce()
:接收一个函数(必须)和一个初始值(可选),该函数接收两个参数:
- 第一个参数是上一次reduce处理的结果
- 第二个参数是数组中要处理的下一个元素
reduce()
会从左到右依次把数组中的元素用reduce处理,并把处理的结果作为下次reduce的第一个参数。如果是第一次,会把前两个元素作为计算参数,或者把用户指定的初始值作为起始参数
举例:
1 | const arr = [1,20,-5,3] |
没有初始值:
指定初始值:
3.3.6.promise
所谓Promise,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,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(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)的结果。从语法上说,Promise 是一个对象,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。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感觉跟java的Future类很像啊,有木有!
我们可以通过Promise的构造函数来创建Promise对象,并在内部封装一个异步执行的结果。
语法:
1 |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 |
这样,在promise中就封装了一段异步执行的结果。
如果我们想要等待异步执行完成,做一些事情,我们可以通过promise的then方法来实现,语法:
1 | 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{ |
如果想要处理promise异步执行失败的事件,还可以跟上catch:
1 | 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{ |
示例:
1 | const p =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 |
结果:
3.3.7.对象扩展
ES6给Object拓展了许多新的方法,如:
- key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key形成的数组
- value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value形成的数组
- entrie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key和value形成的二维数组。格式:
[[k1,v1],[k2,v2],...]
assian(dest, …src) :将多个src对象的值 拷贝到 dest中(浅拷贝)。
3.3.8.数组扩展
ES6给数组新增了许多方法:
- find(callback):把数组中的元素逐个传递给函数callback执行,如果返回true,则返回该元素
- findIndex(callback):与find类似,不过返回的是品牌到的元素的索引
includes(element):判断指定元素是否存在